秋季,暑夏的高溫已降低,人們煩躁的情緒也隨之平靜,且秋風帶來秋季宜人的景色,此時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視了養生。今天小編特為大家介紹八個養身的飲食。
第一菜:蓮藕
1、養生常識
無論做湯、清炒還是涼拌,蓮藕都是秋季養生食譜上大受歡迎的食材。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,有助于緩解疲勞、促進新陳代謝和消化,還有美膚的作用。此外,蓮藕還含有維生素C、鈣、鐵等無機鹽,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類物質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從中醫角度來講,生藕性寒,有清熱除煩的效果,煮熟后由涼變溫,能養胃滋陰、健脾益氣養血,尤其適合老幼婦孺、高熱病人、高血壓、食欲不振、缺鐵性貧血者食用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鮮藕性偏涼,生吃較難消化,脾虛胃寒、易腹瀉的人,最好煮熟了吃。
第一肉:墨魚
1、養生常識
墨魚渾身是寶,是上好的食療佳品,尤其是女性的保健食品。墨魚味道鮮美,營養豐富,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3克,脂肪僅0.7克,還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、維生素B族及鈣、磷、鐵、核黃素等人體所必須的物質。歷代醫家認為,墨魚性味甘、咸、平,有滋肝腎、養血滋陰、益氣諸功效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按照中醫理論,烏賊味咸、性平,入肝、腎經;具有養血、通經、催乳、補脾、益腎、滋陰、調經、止帶之功效;用于治療婦女經血不調、水腫、濕痹、痔瘡、腳氣等癥。墨魚肉、脊骨均可入藥。李時珍稱墨魚為“血分藥”,是治療婦女貧血、血虛經閉的良藥。

第一水果:梨
1、養生常識
秋季有保健性質的水果首要數梨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中醫認為,梨有生津止渴、止咳化痰、清熱降火、養血生津、潤肺去燥等功能,可幫助消化、促進食欲,并有良好的解熱利尿作用。每天吃上一到兩個梨可有效緩解秋冬季節的干燥問題。尤其對肺熱咳嗽、小兒風熱、咽干喉疼,大便燥結癥較為適宜。而且,梨的果皮籽各有所長。如梨果有生津、潤燥、清熱、化痰等功效,梨果皮有清心、潤肺、降火、生津、滋腎、補陰功效。
第一補:山藥
1、養生常識
每個季節都講補,但進補方式不一樣,春天溫補、夏天清補、秋天要潤補。秋季最佳的進補食物是山藥,不僅有“神仙之食”的美譽,還有“食物藥”的功效。山藥含有淀粉酶、多酚氧化酶等物質,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;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、維生素及微量元素,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淀,預防心血管疾病,有延年益壽的功效;
2、中醫專業知識
中醫也認為,秋吃山藥有健脾益胃、滋腎益精、益肺止咳的功效。山藥含有淀粉酶、多酚氧化酶等物質,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,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。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,皆可食用。
第一粥:百合粥
1、養生常識
秋季由于氣候干燥,空氣中缺乏水分的滋潤,人們常會口鼻干燥、渴欲不止、皮膚干燥,甚至出現肺燥咳嗽。百合有潤肺止咳,清心安神等功效,成為秋季食用之上品。百合味甘微苦,性平。其營養成分豐富,有蛋白質、維生素、胡蘿卜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,如淀粉、多糖、果膠以及多種生物堿,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百合美容養顏,清熱涼血。主治肺燥、肺熱或肺熱咳嗽、熱病后余熱未清、心煩口渴等病癥,百合粥尤其適合秋季潤肺滋補。尤其適合油性皮膚的人食用。百合的吃法有很多,百合粥也是其常見吃法之一。

第一飯:荷葉飯
1、養生常識
荷葉味苦辛微澀、性涼,歸心、肝、脾經。主治暑熱煩渴,頭痛眩暈,水腫,食少腹脹,瀉痢,白帶,脫肛,吐血,衄血,咯血,便血,崩漏,產后惡露不凈,損傷瘀血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中國自古以來就把荷葉奉為瘦身的良藥。因為荷花的根,(藕)和葉有單純利尿、通便的作用。據歷史記載,古人將荷葉煅燒至成荷葉灰,荷葉灰是一味中藥材,出自明代戴思恭的《證治要訣》,能升清降濁,脾陽升了,脾胃健運了,水谷自然化生精微,吃下去的東西不再化生痰濁,喝下去的水,不會淤積在體內,自然就解決了肥胖的難題,血壓也會隨之降低。
第一飲:黃酒
1、養生常識
中醫認為,黃酒性熱味甘苦,有通經絡、行血脈、溫脾胃、潤皮膚、散濕氣等治療作用。黃酒酒精度適中,是較為理想的藥引子,許多中藥都以黃酒炮制,《本草綱目》中有多種藥酒均是以黃酒為酒基配制。黃酒的養生功能根基深厚。而中醫指出,秋冬季節天氣寒冷,喝黃酒能暖胃御寒,值得注意的是,黃酒溫飲養生功效最佳。
第一堅果:花生
1、養生常識
秋季果實豐收,這其中,最具明星氣質的當屬有“長壽果”之稱的花生。中醫認為,花生性平,味甘,入脾、肺經??梢孕哑⒑臀?、潤肺化痰、滋養調氣、清咽止咳。主治營養不良、食少體弱、燥咳少痰、咯血、皮膚紫斑、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癥。
2、中醫專業知識
現代藥理學研究也發現,花生質潤多油脂,其脂肪含量非常高,高達45%-50%,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80%左右;蛋白質含量也很豐富,高達25%-30%,此外還含有核黃素、鈣、磷、硒、卵磷脂、膽堿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K、B族維生素等。由此可見,花生不僅是一種美味的零食,還具有藥用價值。

圖文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(官網?微信公眾號)